槲包
午餐,是槲包。端午节未到,美味先一步品尝。
卢氏槲包的历史与粽子一样,年代久远。也就是说,什么时候有粽子,什么时候就有槲包了。粽子在哪儿都可以吃到,斛包可不是,唯豫西地区的卢氏、栾川、西峡等及少数地方才有。
原因是,两河孕育的卢氏县,有丰富的槲树资源,如此,槲包的槲叶有了;熊耳山麓、洛河之滨,盛产谷米、黍子,于是,槲包的内容也就有了。
槲叶如何用,内容怎么选,蒸好怎么保存,如何吃着香,结合一位姐姐的讲述,感受一下:
端午时令的槲树鲜叶子,摘了后先清洗再水煮,去一下生涩。然后包上小米或黍米蒸。清洗、煮叶子,米的连洗带泡,一般用时一天,费时费人。民间美味全凭手工,一道道工序流程,包进去时间和耐心,亦是乡里乡亲对生活的珍惜和善待。
尤其姐姐讲到小时候奶奶包槲包的记忆,一天一馏,一馏一月,如此保鲜到最后,是槲包口感最香糯的时刻。姐姐语言生动,极具感染力和画面感。当孩子们揭开锅盖,槲包的腾腾热气和香气,是奶奶对儿孙满溢的亲情。
说这话是近期归乡的感触。行过的坎坷路,过过的苦生活,还有一次次跨越。翻过的,是人生的山峰,山高人为峰!
来源:霍公子